调子定了,如果走到一半,走不下去怎么办?
8月16号,李总理在深圳开了一场经济大省主要负责人座谈会。
这里说的经济大省是哪几个呢?
按照新闻稿的顺序,分别是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河南和四川。
作为严谨的官方新闻稿,排序的意义非同凡响。
在这六省里,前排的四个被特别点到:
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,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。
根据目前的官方数据,只能查到2019年各地对中央财政净上缴的情况:
2019年全国只有六省三市对中央财政净贡献。
其中三市是上海8202亿元(第二),北京7310亿元(第三),天津2136亿元(第七);
而六省则是:
广东8307亿元(第一);
江苏4091亿元(第四);
浙江3274亿元(第五);
山东2152亿元(第六);
福建427亿元(第八);
辽宁67亿元(第九);
由XX局委员兼任市委书记的直辖市,他们的觉悟不用提,一定会完成高层的任务。
剩下的只要再抓住占大头的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,那么实际上,已经确保了中央财政上缴的98.63%可以实现。
至于福建和辽宁,
在座的各位大佬开的都是奔驰、劳斯莱斯,就你们俩开的是马自达,根本就没有资格开这个会,就算能开,半路上也得塞车。
能够列席的河南和四川,靠的就不是马自达了,而是小弟多。
根据2020年底的数据,河南就业人口4884万,排名第四;四川就业人口数量4745万,排名第五,除了经济大省,就数你们人多。
这么一场大会,你说有什么深意嘛,好像说得够明白了:
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,盘活财政存量资金,保持财政收支平衡,加大财力下沉,保障基层“三保”尤其是保基本民生支出、保基层工资发放。
但是要说只有这些,那眼光也稍微有点浅。
给尖子生放水!
同为经济大省,财政贡献大省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这四个省,谁是最靓的崽?
广东说我有粤港澳大湾区,进有香港做世界金融港,退有深圳打造国际科创中心;
江、浙说我有长三角经济带,进有上海做带头大哥,退有全国最活跃的县域经济;
山东说我有寿光和兰陵,北京、上海想吃菜都靠我!啊?说经济是吧,不好意思,串台了。
要说定位、规划、经济、发展,这些省份各有千秋,但是在经济低谷,拼的是谁的负债率健康!
经济大省人口多,要多想办法促消费,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,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。 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,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,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,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资金要越多。
听听总理这话,你们钱还没借够的,麻溜的快来借啊!
是哪家大户钱没用完,借钱都不积极的?
之前加过微信的读者,我和大家分享的全国债务全景里就有答案。
根据已披露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,我们可以看到,江浙、广东由于经济发达,债务率(窄口径)在全国处于低位,但是江浙融资能力强,算上融资平台的债务,实际债务率是全国第一和第五。
这里比较一下,最靓的崽就出现了——广东!
它没有我们称为“隐性债务”的融资平台有息负债,作为最发达的省份,债务率倒数第四。
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于周四开幕,提交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,2021年实施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, 率先开展全省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、如期实现“清零”目标。
债务限额肯定是没用完,符合要求的项目肯定是有很多,这次广东能拿到的钱,那肯定是多得不能再多。
所以这一轮,广东靠着贯彻中央化解隐性债务的指示,能够在市场上钱最多,利息最低的时候,上杠杆救经济。
至于江浙,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方向,“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”。
今年,江浙的某些省会、某些重点城市,每次要放开抢人大门的时候,总是被高层叫停,总是反复,但是这几天,出现了政策反复之后,没有被叫停的情况。
归根结底,现在的楼市,除了“买不起”的矛盾之外,另一个矛盾是“买不了”。
这两个矛盾里,“买不了”总归容易解决一点。
要让经济大省干活、上缴财政收入,政策空间总要给吧。
但是,也有人要问了,上半年表现最好的不是资源省吗?经济大省还扛得住吗?
输血,往死里输血!
如果看看今年上半年各省市GDP增速的排名,东部可真的是丢人。
前十名里面,一个东部省市都没有,最靠前的是福建的7.38%,排第12。
除了疫情的影响,很大的问题是资源类产品的大幅涨价,挤压了下游制造业的利润空间。
拿到全世界来看,工业强国里:
德国自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;
日本贸易逆差创历年同期新高,连续逆差12个月;
韩国的贸易逆差额打破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连续贸易顺差纪录。
只有中国靠着对境内资源产品的价格控制,用有价格优势的工业品,实现了贸易顺差。
这个时候肯定有人要说了,这是拿国内资源补贴全世界,亏麻了!
但是没办法呀!
二季度,净出口对当季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是1个百分点。
可是二季度GDP增长有多少?
只有0.4%!
要是没有出口,GDP增长是负的。
现在是国内消费者信心跌到谷底,要想建立国内大循环缺乏动力。只能靠出口带动,通过贸易顺差赚外汇,用外贸利润,让国内的水流动起来。
想要有出口优势,只能控制上游资源企业收益,向东部沿海省份的出口制造业让利。
用中金构建的利润分化指数来看就一目了然,下游制造企业的利润占比不断走高
(这个指数的数值越大则表明上游资源企业的利润占比越高,数值越小则表明下游制造企业的利润占比越高。)
所以东部省份要完成财政上缴也没毛病!
钱虽然是在东部挣的,但是河南贡献了粮食、四川贡献了水电、山西贡献了煤炭、中部贡献了劳动力,这份钱是全国一起挣的!
回到开头那个问题,调子定得高,现在做不到、走不下去,怎么办?
消费者缺乏信心,房地产的支柱作用一下子找不到替代,地方债务遇到危机没有办法继续压。
高层给的答案是,那就先走好眼下的每一步!
老百姓缺少信心就保基本民生支出、保基层工资发放;
房地产顶不住就给好城市放宽点条件、再用出口顶一顶;
地方财政有压力,就让负债率低、能力强的地方上杠杆;
有位被封的大佬说,在国内做研究就像在水下大叫,水不让他的声音被听见,不管他的观点对不对,这样总是不太好。
只是我们都知道,在现在这个时间点,要共渡难关,要凝聚共识!
所以有些研究、有些数据不适合写成文章和大家分享。
好在还有朋友圈这个渠道,能够给大家分享不一样的视角!如果有独特的见解、有真实的案例,欢迎加我的微信,让我们一起聊聊不一样的声音!